当前位置: 资讯 >

当前速看:浦发硅谷银行发布《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投资与退出趋势报告》

来源:中金在线 发表日期:2023-04-06 19:50:02

在中国后新冠时代,随着社会群体健康意识提升和消费习惯变化,人们对于健康问题越发重视,并逐渐从对“疾病”的被动治疗转变为对“健康”的主动管理,医疗健康行业又一次呈现出蓬勃生机。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迅猛,行业潜力加速释放,如何展望未来,并寻找医疗健康行业重回增长轨道的新机遇,成为值得观察的重要趋势。浦发硅谷银行2023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投资与退出趋势报告》重磅发布!报告聚焦中国市场,从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诊断/工具、医疗外包和医疗服务多方面回顾和分析行业投融资动态、并购和IPO态势,以丰富数据和事件案例,解析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并展望未来。希望带给您不一样的视角和洞察。

2022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和退出概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医疗健康行业投融资势头首次出现回落,资金更为审慎集中

近五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风投市场获得高速的发展,尤其是2021年2591起融资事件录得约2213亿人民币总投资额,达到历史顶峰。而在2022年,由于疫情、宏观环境、二级市场的退出表现等多重因素影响,总投融资额和交易数量都出现大幅下滑,且分别低于2020年的水平。

与2021年相比,2022年的总投资额骤降约50%到1100亿左右,一方面是最主要的生物制药领域中,有限资金向早期轮次倾斜(种子轮和A轮),而中后期融资的活跃度下降了约30%。同时,2022年的交易数量下降了31%左右到1788起,也预示着在医疗各细分领域,平均单笔投资金额都出现下降。投资减少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上市窗口(美股)关闭,且发行后后市表现乏力,造成中后期投资人犹豫出手,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投资者更倾向将新募集的资金投向现有被投企业,而非其他新企业,在进行下次外部融资之前进行内部融资,集中精力到达新的里程碑事件扭转估值拐点。细分赛道来看,创新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CDMO、器械中的电生理和机器人领域,脑机接口等细分赛道仍然得到机构垂青。

2022年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除了上海、江苏、广东、北京、浙江等地区在总体上还是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四川、山东、天津等地均出现了代表性的大额交易。可能是得益于新兴地区政府的扶持政策不断加码,当地引导基金的成立,或是本地的医疗龙头企业带动了当地的上下游产业。

退出方面,2022年医疗健康企业上市数量及募资总金额同样出现回落,共73家公司上市,仅为2021年的72%,但与2020年持平;募资总金额830亿元,仅为2021年的51%,亦远低于2020年的1537亿元。其中,生物制药和诊断/工具行业的IPO数量降幅最大。

并购市场交易仍然活跃,但披露平均交易金额下滑(平均每单2.8亿元,仅为2021年的78%),偏重资产的医院/诊所/药店并购交易仍是市场关注的热点。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2020年至2022年基金投资事件统计

2022年,中国医疗健康市场风投交易总资金规模和交易数量出现大幅锐减。继2021年达到创纪录的约2213亿人民币¹总投资额和2591起融资事件,2022年在总投资金额上骤降约50%为1100亿,且融资事件下降约31%为1788起。

按季度来看,仅2022一季度的交易数量保持在500起以上;2022年各季度数据均低于2021年同期,与2020年相比仅有一季度数据高于同期。2020年和2021年的交易数量均呈现每季度逐步升高的迹象,而2022年情况相反,四季度是本年度交易数量最少的一个季度,意味着未来交易数量可能出现进一步下探。

上述现象原因包括:1)国内疫情影响,造成2022年上半年尽调受阻;2)外资LP的谨慎,让医疗行业最为活跃的美元基金募资出现困难,或是对各地区分配的结构有所调整;3)估值体系重塑,由于二级市场的后市表现乏力以及美股市场的窗口关闭,导致一级市场的估值出现不确定性。

2022年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各细分赛道交易数量均低于2021年;医疗服务赛道跌幅将近50%,下跌数量、跌幅均为最大。医疗器械赛道首次超越医疗服务赛道,成为第二大活跃的投融资领域。

注:1)仅计算披露融资规模的投融资事件;2)该统计剔除中医药、兽药等行业。

2020-2022年投资事件地域分布

近三年来,上海、江苏、广东三地是风投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也是交易活动唯三超过1000起的地区;北京与浙江属于第二梯队,交易数量超过500起;其余地区交易数量均不及500起,显著低于上述5个地区。

2022年,上海、江苏两地的风投交易数量整体下跌至2020年水平;广东地区交易数量相较2020年下跌超过10%,跌至300起以下。

四川仅次于上海、江苏等5个地区,近三年交易活动共220起。四川2020年交易数量小于山东,在2021年实现反超;2022年四川交易活动仍保持在2020年水平,而山东较2020年下跌46%。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上海等地区估值合理项目的减少,四川等地区的交易活跃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注:该统计剔除中医药、兽药等行业。

生物制药赛道2022年投资概况

2022年,生物制药A轮及更早期轮次的投资依旧频繁,占整年投资活动的78%,远高于2021年的57%,交易的活跃度在B轮以及B轮之后的融资明显下降。在募资困难、估值不确定的2022年,机构更倾向早期的潜力项目,而减少对中后期公司的投资。

种子轮投资保持坚挺。大部分传统生物制药基金都有专项种子轮投资计划,进行股权投资并为LP提供差异化策略。

前5大交易活动中3起均为创新型疗法,而基因治疗赛道依然火热,2022年交易数量与2021年相同,轮次均为B轮及后续轮次。基因治疗赛道的优质中、后期项目仍然得到投资人青睐。

注:1)该统计剔除中医药、兽药等行业。2)折算汇率:2022年年度平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7208。3)C轮及后续交易轮次包含股权融资和战略融资。

医疗器械赛道2022年投资概况

医疗器械赛道的交易数量首次与医疗服务相当,仅次于生物制药赛道而高于研发生产外包服务、诊断/工具赛道。生物制药投资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器械类则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两地,上海地区次之。

2022年,我们注意到,随着带量采购的逐步铺开,一级市场估值的下降,部分研发型企业面临销售的压力。医疗器械领域的企业开始通过收购兼并或横向整合的方式来布局高潜力赛道,比如中小型企业的并购实现产品线的互补,或是平台类企业对垂直赛道企业的并购,利用其成熟的销售渠道来增强在新兴赛道的布局。细分赛道来看,医疗机器人相关,电生理领域,和骨科领域依然是最受投资人青睐的子领域。

注:1)该统计剔除中医药、兽药等行业。2)折算汇率:2022年年度平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7208。3)C轮及后续交易轮次包含股权融资和战略融资。

诊断/工具赛道2022年投资概况

体外诊断/工具赛道也可隶属于医疗器械赛道,但由于一直是在器械类里占比最大的投资子领域,我们将其单独分析,其中包括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生化诊断,POCT等细分,交易数量平均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

诊断/工具赛道在2022年交易活动相较其他板块缩水最少,下降20%左右,部分是得益于疫情催生的检测服务公司,但也可导致赢家通吃的局面,上市公司在市场份额,营收和利润方面都获得了大幅的增长,导致新兴的体外诊断公司在成熟领域的发展空间更为狭窄。

2022年基因测序精准医疗相关交易数量与2021年相近,均为B轮及后续轮次,其中7个项目在2021、2022年均拿到融资,包括2022年交易规模排名前5的齐碳科技、安序源。基因测序赛道的优质中、后期项目仍然得到资本的青睐。

注:1)该统计剔除中医药、兽药等行业。2)折算汇率:2022年年度平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7208。3)C轮及后续交易轮次包含股权融资和战略融资。

研发生产外包服务赛道2022年投资概况

研发生产外包服务赛道原属于医疗服务的细分赛道,但考虑到制药公司的带动,该领域的发展越来越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在2022年,研发生产外包服务赛道交易轮次以A轮、B轮为主;前5大交易活动中4起属于B轮及后续轮次,相较于2021年同样出现规模缩水。资本更中意中、后期企业。

我们观察到,传统的医药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内部孵化后剥离出研发生产外包服务公司。以细胞和基因疗法(CGT)为代表的创新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CGT研发外包服务的发展。与生物制药领域的基因治疗赛道相同,基因治疗外包服务赛道的优质中、后期项目仍然得到投资人青睐。

注:1)该统计剔除中医药、兽药等行业。2)折算汇率:2022年年度平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7208。3)C轮及后续交易轮次包含股权融资和战略融资。

医疗服务赛道2022年投资概况

医药服务赛道的交易数量与医疗器械赛道相当,仅次于生物制药赛道;交易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交易数量近三年合计占比均超过50%,其中北京地区交易数量最高。

医疗服务赛道2022年较2021年的投资活动出现大幅下降,交易数量下降接近50%,可能是由于数字医药和远程医疗领域退出途径不明确,且早期投资估值过高的原因。资本更偏向于投资专科连锁和AI赋能医疗方面。融资轮次以天使轮、A轮为主,天使轮规模接近A轮。

消费医疗兼具消费和医疗的特点,拥有攻守兼备的行业属性。大众健康及求美意识的提升和民营专科医院接待与服务能力提升,带动了该领域的融资活动的蓬勃发展。2022年的医美投资集中于上游企业,布局光电器械,胶原蛋白和再生医美板块。

注:1)该统计剔除中医药、兽药等行业。2)折算汇率:2022年年度平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7208。3)C轮及后续交易轮次包含股权融资和战略融资。

医疗健康行业IPO概览

近三年,医疗健康行业股票市场表现波动较大。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股指表现优于美国及欧洲,但随之出现大幅下挫,目前仍处于相对低位。主要原因系:1)集采政策降低医药企业利润空间;2)中国疫情反复;3)市场回调。

和股市表现相对应的是2022年医药健康行业IPO数量减少,甚至略低于2020年的水平,其中,生物制药和诊断/工具行业的IPO数量降幅最大。从IPO募资金额的角度看,2022年IPO募资金额仅为2021年的1/2,单笔IPO募资金额减少,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热度略有下降。

2022年赴美上市的医疗健康企业仅美华国际医疗1家,是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医疗耗材公司。

注:该统计剔除中药及兽药相关企业。

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证券交易所是医疗健康企业首选的上市地

近三年,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证券交易所是医疗健康企业首选的上市地(233/249),共募资3,827亿元,上市当日总市值37,878亿元。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公司约占60%-70%。

医疗健康企业在港交所享受更高的估值。剔除未盈利企业后,港交所平均首发市盈率(摊薄)最高,约95x;A股次之,约62x。

注:1)平均市盈率的计算剔除未盈利的企业。2)汇率为当日收盘价。

医疗健康企业A股IPO主要在科创板和创业板

受上市政策的影响,科创板和创业板是医疗健康企业A股上市的主要板块(134/157),上市估值远高于沪深主板及北交所。

近三年,主板上市公司主要为生物制药(7/12)和医药服务企业(3/12),创业板和主板均没有诊断/工具相关企业上市。

2022年,科创板和创业板医疗健康企业IPO数量减少,主要表现为生物制药、诊断/工具企业IPO减少。2021年是诊断/工具企业IPO的高峰期(10家),2022年仅3家上市,而研发生产外包服务企业在2022年IPO数量增多(5家)。

注:平均市盈率的计算剔除未盈利的企业。

2022年医疗健康IPO全景分析

如前文所述,2022年医疗企业退出环境艰难。一方面,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政策法规变化等原因导致中概股赴美上市节奏放缓;另一方面,为配合疫情防控,北京和上海部分医疗健康企业停摆,国内2022年上半年医疗企业上市受挫,成功上市仅27家,相比2021年上半年的46家下降近40%。

2022年下半年二级市场回暖,迎来46家上市企业,医疗器械上市企业数量赶超生物制药领域,达17家,占上市总数的37%。医疗企业的IPO进程于2022年上半年尾集体进入加速期,科创板、创业板新增受理企业达到创纪录的126家。

从上市板块的选择上看,在科创板鼓励创新的上市规则扶持下,受制于“双十定律”(即超过10年的研发时间、超过10亿美元的研发成本)的生物制药企业,更乐于在科创板冲击IPO。2022年科创板上市的生物制药企业达11家,占当年上市生物制药企业总数的48%。

并购市场概览

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并购市场,相比私募和IPO交易的起伏,每年的并购交易数量较为稳定,2020年到2022年平均保持在120单左右,集中在医疗服务(~50单)与生物医药(~30单)领域,且2022年的总交易略微高出2021年的水平。但披露的交易总金额呈逐年下降的态势,平均单个交易规模变小,主要是因为行业估值回调、医药企业的业务扩张更为谨慎。

医院/诊所/药店零售并购是医疗服务赛道并购的热门领域,年度并购数量保持在25-30单,其中,综合性医院、连锁药店、专科医院(眼科、口腔、妇幼、中医、肿瘤等)关注度最高。主要收购方均为医药健康领域内的上市公司,并购目的多为横向并购,拓展公司主营业务。如,健之佳的主营业务为医药零售,其并购标的均为连锁药店;爱尔眼科的并购标的均为眼科医院。

医疗器械领域是除医疗服务行业之外,2022年并购交易增加的领域,并且交易估值可观,2022年医疗器械平均交易金额约4.7亿元,医疗服务平均交易金额约2.6亿元,而生物制药领域的平均交易额在1.9亿元。

注:1)该统计剔除中药及兽药相关企业。2)按照披露交易金额统计。3)2020-2022年披露交易数量分别为65单、72单、80单。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2023年展望

2023年投资及退出处于恢复期,虽然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具有强劲发展能力的公司有望在2023年获得资金。

我们注意到,2023年年初疫情之后,投资人的尽调活动恢复频繁,公司也对估值调整的预期更为开放,但是机构实际出手的项目依然偏少。继2022年四季度的400起交易活动后,2023年一季度的投融资数量持续下探仅有约310起,甚至低于了2020年的349起。我们预期,投融资活动会从二季度开始复苏。2021年私募股权基金的综合募资总额达到创纪录的2.2万亿,而2022年依然保持强劲达到2.1万亿,假设30%配置在医疗健康产业,也有一万多亿的资金规模会投放在2023年到2027年的一级市场,但是基金结构有所改变,医疗产业需要拥抱更多的人民币基金。同时我们观察到,在2022年有国资背景的大额人民币(100亿人民币)基金完成募资配置在医疗领域,传统最为活跃的医疗投资人红杉、高瓴、启明分别都在2022年募集完成了新的人民币和美元基金,因此我们预计,中国医疗健康行业风险投资在2023年的交易活动或将逐步恢复,投融资总额会超过2022年全年但总交易数量可能会维持2022年的谨慎状态,中后期“确定性”(商业化或是公开市场发行)更强的项目融资活动会增加。

考虑到投资人对“确定性”的要求增加,我们预期医疗器械领域在2023年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并购基金和成长性基金可能会促成器械类公司更多的横向整合,以更快的达到上市要求或是获得更高的估值。医疗服务方向专科连锁(眼科和口腔)和消费医疗等领域也会因为消费升级和健康的现金流而持续获得欢迎。2023年,我们预计会看到更多交叉学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无论是合成生物学,还是AI对医疗的赋能,以及机器人在医疗健康/康复领域更大的应用场景。

虽然在开年二级市场释放了诸多积极信号、全面注册制改革以及中美双方在审计监管方面达成合作,2023年一季度的上市情况还是较为疲软,港交所仅有一家消费医疗的企业实现上市,而获风投注资的企业总共仅4家在三地不同交易所实现退出。考虑到一级市场的逐步恢复以及估值的重新拟定,更多的公司考虑回归A股上市而进行架构调整,IPO退出形势或将到2023年下半年逐步好转。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