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焦点:许明珠:勇挑重担的钎焊专家
(相关资料图)
天线是国防重器的“眼睛”,起到探测导航的作用。正所谓“画龙难点睛”,高精密天线的钎焊一直是国内公认的高难度焊接技术之一。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5所技师许明珠就是一名天线钎焊技术专家。作为特种钎焊工、特级技师,他一直用坚持和梦想点亮航天之“眼”,为国防重点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北京市技能大师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2005年,许明珠刚参加工作不久,设备的操作、焊接前的手工处理都需要老师傅们的引领和指导。当时“金贵”的设备让老师们都束手缚脚,生怕出什么差错。但这个学徒偏偏有一颗执着之心。平时练得浅,他就自己啃说明书;实践不够精,他就连续几个月睡在炉子旁边。“我都记不清睡在那里多久了。”许明珠回想起来作为学徒的日子,已经忘记有多少个夜晚都是“滚烫”的,这种执着的韧劲,让他能够先人一步。
滴水穿石,功夫不负有心人,许明珠不仅掌握了设备的设置方法,还在他最熟悉的炉子旁实现了单炉焊接产品数从20件到200件的效率飞跃,实现了误差低于1℃的控制精度,打破了厂家给出的5℃精度“禁锢圈”。这也让许明珠更加坚定了“我不相信不可能”的信念。
随后,许明珠逐步踏入真空钎焊领域。?真空钎焊类似于用“胶水”去粘贴“纸张”,但许明珠粘贴的不是具有大接触面积的纸张,而是导弹之“眼”——精密天线。像“餐盘”大小的天线被分成了许多层,每层的最小厚度低至毫米,天线上还密布着毫米级奇形怪状的空腔。如此薄的厚度导致天线在热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变形,而毫米级空腔严禁一滴“胶水”进入。不仅如此,钎料还不像“胶水”一样可以控制流量。钎料是头发丝粗细、像“窗花”一样的不规则图形,很难做到与产品对齐。钎料需要熔化才有“粘接性”,但钎料焊接温度接近产品母材熔化温度,太高会损伤产品,太低又没有“粘接性”,因此还必须做到温度精准控制。
当时,该项工作在国内还没有人能够完成,更别说完全摸索出一套全新的方案。为了攻克这个技术难关,许明珠用双手一次又一次的进行焊料“雕刻”、曲线测试等试验。一层又一层的天线焊接,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许明珠毅力和耐心的挑战,复杂的空腔、近百米的焊缝,许明珠必须长时间保持低头弯脖子的状态,专心盯着产品。工作中,往往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很久,高强度的工作,让许明珠每次站起来身体都是麻木、僵硬的。
反复的操作、试验后,许明珠最终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方法,并依靠精湛的手艺实现了精准定位安装。在不断实践探索中,他掌握了手工焊料“雕刻”、点焊技术,得到了最优的温度曲线,打破了热?处理设备针对焊接的“不可能”,闯过了“定位”“熔化”“焊接”多个难关,实现了天线的一次焊接,同时也让他的钎焊技术跻身??国内领先水平。
许明珠不仅在技能上履创佳绩,更积极投身到设计源头中。基于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在设计过程中提出了更利于实现加工的意见和建议。就这样,航天产品的前端、后端乃至全流程都有了许明珠的影子。?
如今,许明珠已不是一人孤身奋战,而是带领着一支优秀团队。2020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获评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许明珠毫不吝啬地将自己“十八般武艺”传授给新人。正是师徒帮带,让年轻一代脱颖而出,这是手艺与技艺的薪火相传,更是匠心的绵延赓续。同时工作室鼓励开放合作,定期开展技能、技术人员交流,开设“青工课堂”,积极参与前沿技术论坛,让工作室成为航天新兴技术路上的“明珠”。
“只有将技能传承,将匠心传承,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大师’。”许明珠说。他以20年的热爱和坚守,勇担重任,砥砺奋进,焊接起了航天之“眼”,书写了青春华章。
转自:国资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