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民企企业家调研:经济复苏下,仍有远忧近虑|全球速看料
大成企业研究院/文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全面放开,中国经济开始踏上全面复苏之路。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经济复苏、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舆论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情况,北京大成企业研究院通过多种方式对部分较大规模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或CEO进行了访谈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多数企业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但未来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复苏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近一段时间以来,民营企业发展的舆论和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提振民企发展信心仍需加力,特别是要下大气力解决那些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期性、根本性问题,要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在执行层面落实到位。
经济复苏总体向好,不确定性依然较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于今年我国经济发展,大多数企业家持乐观谨慎态度,认为经济正在复苏向好,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1.经济明显恢复,走出低谷仍需时间
企业家们认为,今年我国经济明显恢复,消费需求有所好转。有企业家表示,疫情过后,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到处都是一片生机。一些以B端业务为主的企业表示,从客户预算的投入来看,比疫情期间有明显恢复,尽管和疫情前比还有一些差距,但已经看到恢复的趋势。
也有企业家表示,经济下行的滞后效应还在,经济增长的爆发力和后劲不足,走出低谷需要时间,实现5%的GDP增长目标有一定的压力。
2.不确定性依然较多,民企发展面临多重压力
不少企业家表示,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出口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国内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不足,叠加很多行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国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家担心“内卷得更严重”。同时,各项成本压力加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很多企业无法保持相对合理的利润,当前最重要的是保障生存,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和创新。即使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投资也更加谨慎,实业投资和长期研发投入的增长相对有限。
3.不同行业、企业经营情况分化明显,积极应对未雨绸缪
受访的大部分企业预计今年的经营情况会比去年好。其中,新能源、高科技、自主可控等领域的企业受益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大力支持,经营情况良好,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和增员。环保、机械设备、材料、商业航天等领域比较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能够取得不错的增长。传统行业企业预计大部分能够实现恢复性增长,但也有企业复苏缓慢,难以达到疫情前的营收水平。房地产及其相关的建材、装修、家具等行业仍然比较困难,市场下滑严重,企业恢复尚需时间。
面临不确定的环境,大部分企业坚持不减员,不降薪,与员工共渡难关,努力提高全员专业能力,保证能平稳发展。有企业争取保平不下降,同时优化减员降负担,防范国际风险和经济恶化;有企业精简和收缩部分产业,“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有一些企业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有的企业比较早就准备好了“冬天的棉袄”,聚焦主业,放弃做大的冲动,立足“小而美”“专而精”;有企业持续深耕数字化、技术和管理创新,竞争力大幅提升;有企业生产非标定制产品,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国外一时难以替代,从容应对当下的挑战。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近忧远虑困扰民企
企业家们表示,目前国际上的不确定性(中美脱钩、俄乌战争等),对不同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影响不同,但国际环境恶化、特别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是未来一段时间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重大挑战,必须早作应对。
1.产品出口受到较大影响
企业家反映,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很多有出口业务的民营企业带来较大影响。有的企业出口量明显降低,国际市场范围缩小,一些低端出口产品订单已转移东南亚,有的企业还接到国外大客户将在几个月内停止订单的通知。一家公司的电子材料业务板块今年1、2月份几乎下降了50%,原因是全球电子通信产业链外移和“去中国化”。有企业的美国客户担心中美冲突加剧,对选取中国供应商非常谨慎,担心后续有脱钩风险。有的企业出口的商品设备面临着回款风险和派遣人员的安全风险。对外出口受阻,一些出口企业考虑要在境外设公司建厂。
2.供应链、技术合作、赴美上市等方面也受到冲击
有企业反映,主要产品的控制系统、关键配套件来自欧美供应商,国际环境继续恶化可能面临断供、“卡脖子”的风险;有的企业与国外的技术合作已经暂停或终止;有的企业正在美国上市进程中,相关境外审批机构也在观望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进展;有些企业的上游矿产资源主要来自国外,容易受制于人,表示担忧;进口的能源、粮食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的企业暂时不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但是担忧其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会被国外在技术和关键部件“卡脖子”,间接传导到企业的市场需求和供给。
3.企业家担心远期影响
即使目前没有受到影响的企业和行业,企业家也普遍担心国际环境变化的远期影响。企业家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他们担心全球通胀传导、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中国进一步被西方孤立等。如果国际环境继续恶化,经济长期走势看弱,可能出现大量企业发生重大业务调整,影响市场的活跃度,造成大环境的低迷,进而对我国经济的波及面将继续扩大,直接和间接影响企业发展;有企业预计所在行业未来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将会增加,将更具挑战性,并因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封锁间接影响其所在行业的市场规模。
发展环境有所改善,民企信心仍需提振
企业家表示,今年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要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各部门各地方也在积极行动,最近一段时间民营企业的舆论环境明显改善向好,各级政府涉企服务有所提升,但民营企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一些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有待解决,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还需要进一步呵护和提振。企业家们对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满怀期冀,希望政府全力抓经济,营造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他们表示,要攻难克艰,努力做好自己,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1.舆论环境明显改善,涉企政务服务有所提升
企业家表示,中央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给予了很多鼓励,政府各地各部门都更加重视营商环境,传达了支持民营经济的强烈信号。
企业家们表示,目前涉企政务服务态度和效率有所提升,很多业务开展了线上办理,提高了企业办事的效率和便捷性;很多政府部门走出办公室,走访调研倾听民营企业的心声;政府职能部门依法办事的意识有所提高;服务态度也发生明显改善。
2.发展障碍仍然不少,“隐形门槛”“潜规则”亟待破除
有企业家表示,政府部门办事效率转变不明显、效果不显著,特别是很多基层政府以及执法部门工作人员缺乏服务型政府的观念,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还停留在口头上,不作为、不担当、僵化走程序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融资方面,政府和金融部门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和产业政策,一些高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门槛都有所降低,但多数企业表示融资难、融资贵、期限短的问题依然存在,仍然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
市场公平方面,市场准入公平、人才政策平等、执法公正、政策透明等方面还没有看到明显好转,改善和提升还需要一段时间。
有企业家表示,当前对民营企业的很多阻碍都是体现在具体操作中的潜规则,例如:政府项目招标设置条件把民营企业挡在门外;一些地方政府拖欠企业工程款;部分大型国有企业滥用优势地位,通过超长账期、大量使用票据、苛刻验收条件等方式延迟付款,甚至恶意拖欠,中小民营企业收款难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有些政府管理部门涉企检查过多过频、重复检查,干扰了企业正常经营;一些领域涉企行政审批还存在政策、规则、标准不透明的情况,“口袋规则”“隐形门槛”“窗口指导”等使企业无所适从;银行贷款对民企附加条件等。
3.提振企业家信心需要在理论上突破,政策要在执行层面上真正落实
很多企业家表示前一段时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民营企业家信心受挫,普遍缺乏安全感。去年底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政策环境明显改善,企业家发展信心得到一定的提升。
有企业家认为,重振信心要在民营经济理论上有根本性突破,正确认识资本、财富创造、企业家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才能避免观念和政策上的反复;对民营经济的舆论导向要保持稳定持续,不能只成为一时的宣传热点,对社会上的错误观点要坚决批评;民营企业“给点儿阳光就能灿烂”,重振信心的关键在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能否在执行层面真正得到有效落实,要使民营企业家真正能够看到、感受到权利平等、竞争公平。
4.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企业家提出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打破各种壁垒,让高质量的资本、优秀人才自由公平地流入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在竞争性行业消除所有制上的歧视。
二是把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指标;政策制定要具体、可执行、可考核,避免空泛重复既有的政策原则而无具体的实质性措施;规范涉企政策出台机制和程序,政策出台前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征询商会协会意见,避免政策“朝令夕改”;政策制定要从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的获得感上去评价、反馈和改进。
三是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强化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降低企业的办事成本。政府相关部门要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导向,多踩油门少踩刹车,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减轻企业应付各种检查的负担,让企业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
四是加强权利保护,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五是继续实施减税降费,让利于民,不仅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也能够加快经济复苏的脚步。
(本文系大成企业研究院一季度调研报告内容)